花84萬元能買到什么?一線城市一個車位?還是一輛中高端燃油車?在山東濰坊,這筆錢剛剛打包買走了119輛新能源共享汽車。算下來每輛車單價7089元,比很多二手電動車電池的回收價還低。
這批車屬于環球車享(濰坊)汽車租賃公司,清一色的微型新能源車,奇瑞,北京,榮威三個牌子,大部分是兩座的奇瑞小螞蟻。它們曾經是街頭隨掃隨走的共享出租車,如今卻擠在月河南路與胥山街交叉口的停車場里,車身落灰,部分還有損傷。
車齡是硬傷。這批車上牌時間集中在2017年底到2018年9月,最早的一批已經跑了近8年。更麻煩的是,所有車都逾期未年檢,強制報廢的截止日期就定在2025年12月底滿打滿算只剩一年多的使用期。
拍賣信息掛在京東拍賣平臺時,起拍價定為82.86萬元。6個人報名競拍,場面卻冷清得讓人意外。整場拍賣只出現了4次出價,另外4個報名者從頭到尾沒舉手。最終成交價鎖定在84.36萬元,只比起拍價高出1.5萬元。
平均每輛車7089元,這價格在二手車市場幾乎找不到同等規格的電動車。有網友調侃,“賣廢鐵也能回本四五千吧?”但也有人指出,這批車沒行駛證,車況不明,加上臨近報廢,接手的人要么拆零件,要么賭電池還能再利用。
拍賣結果折射出早期共享汽車的尷尬現狀。2017年前后,大量資本涌入分時租賃行業,微型電動車因成本低,操作簡單被廣泛投放。但隨著運營公司退場,車輛閑置,貶值成為常態。車況衰減,技術迭代加快,也讓這批“老一代”電動車難逃身價暴跌的命運。
買家究竟圖什么?行業內部人士分析,電池回收可能是關鍵動機。盡管車輛整體殘值低,但電池組若仍能梯次利用(如儲能,低速車領域),拆解后仍有收益空間。此外,部分核心零部件或流向售后維修市場。
這場拍賣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共享經濟退潮后的資產殘值困境。當初每輛車投入可能超過十萬元,如今貶值超90%。而距離強制報廢只剩一年多,新車主能否在有限時間內榨取剩余價值,成了這場交易里最大的懸念。
全部評論 (0)